故鄉(xiāng)的雨天,在我的記憶里滿是泥濘。
小的時候,村子里沒有馬路,那鋪著瀝青的柏油路面只有在三十里外的縣城才能見到。小村里有的只是高低不平寬寬窄窄的土路,深深淺淺的兩道車轍彎彎曲曲如影隨形,和土路一起伸向遠(yuǎn)方。下了雨,吸足水分的泥土變得軟粘濕滑,不管是啥樣的鞋子,走過,都會留下兩行深深的、踉又不成形的腳印。那時候的鄉(xiāng)村小兒更不知雨傘、雨衣、雨鞋為何物,雨天出行只有塑料布和母親做的小布鞋,下雨天便常常被父母禁了足,只能在屋里玩耍。
上小學(xué)了,父母重視教育,從來不許我們遲到早退,當(dāng)然更不能缺課。那時候的我學(xué)習(xí)總是名列前茅,心氣很高,越是雨雪天氣越要按時到校,從不退縮。父親贊賞我天天向上的勇氣,又心疼我比同班孩子都小,雨雪天便會背著我上學(xué)。這一背,就是五年。從家到學(xué)校差不多有一公里的路途,我趴在父親的背上,滿是溫暖和被寵愛的幸福。坐在教室里的小伙伴,只有我一整天都能穿著暖和干爽的鞋子。因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似乎天生就很享受家人對我的寵溺。那時候的我,從來沒有想過父親的鞋子會不會被雨水打濕,更沒有想到過年近半百的父親會不會累。偶爾雨天的中午,父親去公社開會,不方便接我,母親還會讓姐姐來給我送中飯。姐姐自己放學(xué)回了家,又披著塑料布,拎著小籃子來給我送飯?,F(xiàn)在想想,姐姐為了我,自己中午要走上兩個來回,雖是她大我?guī)讱q,終歸她也還是個孩子呢!但是姐姐卻從沒有一句怨言。
上了高中,住了校的我也會在周末和同村的同學(xué)一起回家,因為一周或者兩周才能回家一次,我和伙伴們總是歸心似箭,哪管它雨雪風(fēng)霜,下課鈴一響,即使是暴雨如注,我們也會穿上雨衣,毫不猶豫地騎上自行車踏上回家的路,因為沒有電話,又知道我們回家的風(fēng)雨無阻,這樣的天氣總是讓父母坐立不安,滿是擔(dān)心,那時候馬路已經(jīng)嗅到了離家五里地的村子,終于到了該走土路的路口,家人早已等在那里,有時候是父親,有時候是哥哥姐姐或者姐夫。土路根本不能騎行,家人接過車子推著走,我扶著車子跟在后面。雨大的時候,車子推不了多遠(yuǎn)便粘滿了黑泥,不能前行。于是只能揀了路旁的樹枝,剜去車瓦里的泥再繼續(xù)往前走。姐夫身體強(qiáng)壯,常常脫了鞋子,光了腳,直接把車子打到肩上,和我一起回家。滿是泥濘的車子,在我返校之前,總是被父親擦拭得明光锃亮,像新車一樣。
大我?guī)讱q的哥哥,因為是男孩子,就沒有我這樣的待遇,但是父母同樣會坐立不安盯著鐘表,計算著他應(yīng)該到家的時間,知道父母在家著急,他從來不會像別人一樣在雨大的時候找路邊的鋪子或者人家暫避,只是一個勁兒馬不停蹄地往家趕,有的時候被淋成落湯雞,一到家就會埋怨父母總是愛著急,說別的同學(xué)都去避雨了,人家家里就不會那么擔(dān)心,這時候母親就不作聲,只是默默幫他找來干衣服……
故鄉(xiāng)泥濘的雨天,也夾雜著一些溫暖的片段。
雨天最好的福利便是趕上一家人正好都不用出門,不知道是因為雨天得閑的輕松心情還是要用暖烘烘的火驅(qū)走雨天的寒氣,記得那時候母親總會炒上一些干貨,有時候是花生、瓜子,有時候也會是玉米粒或者黃豆。全家人常常圍坐在暖炕上,一邊吃炒貨,一邊玩撲克,笑聲和著雨聲,在小小的院子里回蕩.……
農(nóng)人的閑日,也是串門兒的好日子。我家在雨天總是會迎來左鄰右舍的到訪。長廊的門口,預(yù)備了小鏟子,方便客人來了刮去鞋子上的泥巴。來訪的都是多年的老鄰居,熟絡(luò)到進(jìn)屋就脫鞋上炕,和自家人一樣迅速融入我們。他們和父母一起討論著窗外正下著的這場雨,預(yù)測著今年的農(nóng)事.……
現(xiàn)在的故鄉(xiāng),早已修通了公路,雨天的出行,再不是問題,住校的孩子們也都有專車接送,大人們也照常生活和工作。那些泥濘的雨天,也永遠(yuǎn)成為過去,留在我的記憶中。(王秋云)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