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電力網訊(通訊員 劉澤坤、安琦) 無數(shù)人從這里經過,他們或許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城市中心地底,城市的高空,以及街頭巷尾和礦區(qū)山野中,海勃灣供電公司的青年們揮汗如雨,扛起海勃灣區(qū)迎峰度夏保供電的責任,奮戰(zhàn)三伏天,“上天入地”,為居民送來清涼。
本非孫悟空,青年還敢向天沖!
“卡布其變電站6千伏居民II回6206線主線28號桿鳥窩已消除,桿上無遺留物,申請下桿。”該公司配電運行班青年職工在作業(yè)地點消除鳥窩后對工作負責人匯報申請結束工作。一頂安全帽、一件全棉長袖工作服、一雙絕緣鞋、一副絕緣手套……一系列安全防護用具穿戴整齊后,作業(yè)人員上桿開展停送電操作或檢修作業(yè)。衣服擰出來水,手套和帽子倒出來水,是這些天“常規(guī)畫面”。
“我們多上去一次,缺陷就能少一個,線路就更安全更穩(wěn)定,居民也能更安心的用電,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。”烈日下,小伙子抬起黝黑的臉笑著說道。
若為土行孫,青工地下熟可知?
鉆進狹窄的井下,翻開溝道蓋板,沿著爬梯逐漸下沉去地底,進入幽暗潮濕的電纜管廊,帶著手電徒步3公里巡檢,從城市中心變電站開始一路向東,走到城市邊緣。他們一路一路彎腰前進,遇到狹窄處更要匍匐前進一段距離,在管廊中仔細地檢查有無滲水漏水部位,電纜是否依序放置,光纜有無異常,設備運行情況是否良好,如遇到問題,要及時匯報,并進行維修處理。每次大家“上岸”后總是一場汗水的洗劫,不是“土行孫”,卻甘當“土行孫”,把狹窄、悶熱、孤獨留在地底,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?
做線路的“拆彈專家”!
“天氣預報近期持續(xù)高溫,居民用電需求攀升,咱們得抓緊時間巡線,尤其是防外破工作……”清晨第一縷陽光剛剛探出頭,該公司配電運行班已經開完班前會,穿戴整齊,帶上設備分組出發(fā),巡視市區(qū)外破風險點。
海勃灣區(qū)污水、園林綠化、老舊小區(qū)改造等建設工程開工,挖掘機、破碎錘在配電線路通道內絡繹不絕,線路受外力破壞風險極速上升。面對大面積外破隱患,有如“定時炸彈”分散在線路周圍。該公司以《電力法》《電力設施保護條例》宣傳普及為先導,以事前預防為重點,提前了解各類施工項目規(guī)劃,建立實時溝通機制,第一時間同施工單位、業(yè)主單位簽訂安全隱患告知書,在禁止施工區(qū)域設置硬隔離措施,標記電纜路徑走向,在重要施工點增加巡視頻次,必要時安排專人蹲守,及時管控違章施工行為,將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,努力做好線路外破的“拆彈專家”。
一位結束了一天工作的青工在日記里寫道:“我有很多角色,天上的‘孫悟空’、地下的‘土行孫’、線路的‘拆彈專家’,我們與高空奮戰(zhàn),與烈日競賽,與汗水同行,與線路為友。居民們的滿意,讓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……”
無數(shù)人從這里經過,他們或許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城市中心地底,城市的高空,以及街頭巷尾和礦區(qū)山野中,海勃灣供電公司的小伙子們揮汗如雨,扛起海勃灣區(qū)迎峰度夏保供電的責任,奮戰(zhàn)三伏天,“上天入地”,為居民送來清涼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