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寧海縣原縣委書記應四官:電力是越溪村發(fā)展的“助推器”

應四官,浙江省寧??h越溪村村民,1958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;1963年為了引水灌田,帶領村民鑿溝打洞,先進事跡受到毛主席“勞動好,工作也好”的批示。1964年,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,1965年當選黨的九大代表,1970年當選黨的十大代表,同年擔任寧??h委書記。

2018年12月中旬,在一處二層的小樓房里,85歲的應四官戴著老花鏡看《人民日報》有關改革開放40年的報道。應四官說,越溪村的發(fā)展離不開電力。從一盞煤油燈到20世紀70年代的小燈泡,到如今明亮的節(jié)能燈、各類家用電器,應四官回憶起了越溪村40年的發(fā)展變化。

村里有了動力電

改革開放前的越溪村,有300多戶人家,住的都是一片暗灰色的低矮小平房。大部分村民家里一家?guī)状藬D在一起,吃飯、小孩讀書、大人做活計,都靠著一盞煤油燈照明。應四官當時任村黨支部書記,一家7口人住在兩間小屋里,不用說電器,連一個手電筒都是大人小孩爭著用的“寶貝”。

1970年,應四官擔任寧??h委書記,但家里的日子“濤聲依舊”。因為,他是不脫產(chǎn)的縣委書記,俗稱農(nóng)業(yè)戶口,每月的工資僅17元,但在村里也算是吃公家飯的人。當時村民都是掙工分的,一個正常勞動力每天約掙10分,結算鈔票為7~8分。由于窮,村民大都是豬油拌咸菜、南瓜、番薯合著吃,只有在春節(jié)時才能吃上肉、魚。應四官當時想,村民什么時候才能經(jīng)常吃上大魚大肉,住樓房、穿新衣,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好日子呢?

1972年,越溪村通了電。村里的人們高興地放了整整一小時的鞭炮,慶祝電力局為村里送來了光明,家家戶戶點了幾十年的洋油燈都棄之不用了。通電的那一天,應四官特地從縣城回到村里,與家人在電燈下亮堂堂地吃了一頓合家歡飯。

1978年,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,越溪村實行了分田到戶。應四官家分到了3.5畝水田,當年就收獲稻谷2000余斤,第一次填滿了家里的谷倉。村民們也都喜獲豐收,昔日的南瓜、番薯開始拿去喂豬了。慢慢地,村里有了軋米廠、村辦紗廠,在田頭忙活的婦女成了賺工資的女工,歌聲笑聲飄蕩在村巷里。從那一年起,村里有了動力電,增加了一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。

村民致富奔小康

1980年,由于歷史原因,應四官回到越溪村繼續(xù)當農(nóng)民。利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,他在村里辦起了毛紡廠,成為村里第一個私營老板,日子過得很滋潤。他把家里的兩間小平房拆掉,蓋起了二層樓房,一家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間。不僅樓上樓下有電燈,也有了電話。

當時,大部分村民剛解決了溫飽問題,經(jīng)濟上還不寬裕,一個月下來,全村的電費只有500元左右?!捌骄考颐吭碌碾娰M不到2元,村民家里除了電燈也沒什么電器?!睉墓僬f。

1989年,由于村民信任,應四官又當上了村支書。為了幫助村民共同致富,他帶領村民在朝陽山、清潭山開辟山地,種了300多畝的茶樹;在村集體土地上開挖魚塘,讓部分村民承包,養(yǎng)了蟶子、毛蚶、青蟹和對蝦;把一部分村民派到鎮(zhèn)里的集體廠、私營廠當工人。幾年下來,村民的錢袋子鼓了,終于摘掉了多年的“窮帽子”。

村民有了錢,紛紛增添了電視、冰箱、風扇等電器,用電量增多。1995年,寧??h供電局為越溪村改造農(nóng)網(wǎng),將原來4平方毫米的鋁線換成了15平方毫米的導線,村里50千伏變壓器也增容到100千伏安。之后,從2001年到2016年,供電公司又進行了3次農(nóng)網(wǎng)改造和電氣化村建設,充足的電力助力越溪村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越來越快、村民生活日益幸福。

20世紀90年代開始,從事養(yǎng)殖的村民年收入從原來的幾萬元猛增到了幾十萬、上百萬元,經(jīng)營茶葉、水果的村民年收入也不少于十萬元。村民洪于斌等人在村里辦了四五家加工企業(yè),應建慶辦起了鐵皮石斛種植場,年收入達30萬元?,F(xiàn)在的越溪村,不僅家家戶戶住上了漂亮、舒適的樓房,還有了小汽車。從前,村民一出門就得踩泥水路,如今全部修筑了水泥路,村民的日子就像甘蔗抹蜂蜜——甜得掉牙。

電力是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助推器”

進入新世紀,“鄉(xiāng)村振興”工程的實施讓越溪村村民謀發(fā)展的步子更快了。村里紛紛成立了養(yǎng)殖合作社、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合作社、水果蔬菜專業(yè)合作社。通過土地流轉后,村民坐在家里就有收入,人均收入從1978年前的一百來元增長到了3萬元。

越溪村富了,村民開始注重文化生活,村里建起了公園、文化廣場,昔日的露天茅坑都改造成干凈衛(wèi)生的公廁,各家各戶的墻面都粉飾成統(tǒng)一的色樣,大街小巷都有明亮的路燈,村民們仿佛生活在在風景畫中。

回憶越溪村致富的歷史,應四官說離不開供電企業(yè)的支持。他說,改革開放以來,為保證村里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電網(wǎng)企業(yè)多次投資改造升級供電線路、設備,村里的電線現(xiàn)在是120平方毫米的絕緣線,變壓器也從換上了3臺200千伏安的,村里的主街道實現(xiàn)了電線入地,街道整潔美觀。他聽桃源供電所的人說,寧??h供電公司最近準備在村里的工業(yè)園區(qū)建一座1000千伏安的箱變。

談起越溪村40年來的變化,應四官說靠的是黨的好政策,靠鄉(xiāng)村振興的好路子,電力是越溪村發(fā)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
主辦單位:中國電力發(fā)展促進會  網(wǎng)站運營:北京中電創(chuàng)智科技有限公司    國網(wǎng)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  銷售熱線:400-007-1585
項目合作:400-007-1585 投稿:63413737 傳真:010-58689040 投稿郵箱:yaoguisheng@chinapower.com.cn
《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(jīng)營許可證 》編號: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 京公安備11010602010147號

浙江寧??h原縣委書記應四官:電力是越溪村發(fā)展的“助推器”

作者:張躍鏹  發(fā)布時間:2019-01-02   來源:電力網(wǎng)

應四官,浙江省寧??h越溪村村民,1958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;1963年為了引水灌田,帶領村民鑿溝打洞,先進事跡受到毛主席“勞動好,工作也好”的批示。1964年,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,1965年當選黨的九大代表,1970年當選黨的十大代表,同年擔任寧??h委書記。

2018年12月中旬,在一處二層的小樓房里,85歲的應四官戴著老花鏡看《人民日報》有關改革開放40年的報道。應四官說,越溪村的發(fā)展離不開電力。從一盞煤油燈到20世紀70年代的小燈泡,到如今明亮的節(jié)能燈、各類家用電器,應四官回憶起了越溪村40年的發(fā)展變化。

村里有了動力電

改革開放前的越溪村,有300多戶人家,住的都是一片暗灰色的低矮小平房。大部分村民家里一家?guī)状藬D在一起,吃飯、小孩讀書、大人做活計,都靠著一盞煤油燈照明。應四官當時任村黨支部書記,一家7口人住在兩間小屋里,不用說電器,連一個手電筒都是大人小孩爭著用的“寶貝”。

1970年,應四官擔任寧海縣委書記,但家里的日子“濤聲依舊”。因為,他是不脫產(chǎn)的縣委書記,俗稱農(nóng)業(yè)戶口,每月的工資僅17元,但在村里也算是吃公家飯的人。當時村民都是掙工分的,一個正常勞動力每天約掙10分,結算鈔票為7~8分。由于窮,村民大都是豬油拌咸菜、南瓜、番薯合著吃,只有在春節(jié)時才能吃上肉、魚。應四官當時想,村民什么時候才能經(jīng)常吃上大魚大肉,住樓房、穿新衣,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好日子呢?

1972年,越溪村通了電。村里的人們高興地放了整整一小時的鞭炮,慶祝電力局為村里送來了光明,家家戶戶點了幾十年的洋油燈都棄之不用了。通電的那一天,應四官特地從縣城回到村里,與家人在電燈下亮堂堂地吃了一頓合家歡飯。

1978年,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,越溪村實行了分田到戶。應四官家分到了3.5畝水田,當年就收獲稻谷2000余斤,第一次填滿了家里的谷倉。村民們也都喜獲豐收,昔日的南瓜、番薯開始拿去喂豬了。慢慢地,村里有了軋米廠、村辦紗廠,在田頭忙活的婦女成了賺工資的女工,歌聲笑聲飄蕩在村巷里。從那一年起,村里有了動力電,增加了一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。

村民致富奔小康

1980年,由于歷史原因,應四官回到越溪村繼續(xù)當農(nóng)民。利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,他在村里辦起了毛紡廠,成為村里第一個私營老板,日子過得很滋潤。他把家里的兩間小平房拆掉,蓋起了二層樓房,一家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間。不僅樓上樓下有電燈,也有了電話。

當時,大部分村民剛解決了溫飽問題,經(jīng)濟上還不寬裕,一個月下來,全村的電費只有500元左右?!捌骄考颐吭碌碾娰M不到2元,村民家里除了電燈也沒什么電器?!睉墓僬f。

1989年,由于村民信任,應四官又當上了村支書。為了幫助村民共同致富,他帶領村民在朝陽山、清潭山開辟山地,種了300多畝的茶樹;在村集體土地上開挖魚塘,讓部分村民承包,養(yǎng)了蟶子、毛蚶、青蟹和對蝦;把一部分村民派到鎮(zhèn)里的集體廠、私營廠當工人。幾年下來,村民的錢袋子鼓了,終于摘掉了多年的“窮帽子”。

村民有了錢,紛紛增添了電視、冰箱、風扇等電器,用電量增多。1995年,寧??h供電局為越溪村改造農(nóng)網(wǎng),將原來4平方毫米的鋁線換成了15平方毫米的導線,村里50千伏變壓器也增容到100千伏安。之后,從2001年到2016年,供電公司又進行了3次農(nóng)網(wǎng)改造和電氣化村建設,充足的電力助力越溪村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越來越快、村民生活日益幸福。

20世紀90年代開始,從事養(yǎng)殖的村民年收入從原來的幾萬元猛增到了幾十萬、上百萬元,經(jīng)營茶葉、水果的村民年收入也不少于十萬元。村民洪于斌等人在村里辦了四五家加工企業(yè),應建慶辦起了鐵皮石斛種植場,年收入達30萬元。現(xiàn)在的越溪村,不僅家家戶戶住上了漂亮、舒適的樓房,還有了小汽車。從前,村民一出門就得踩泥水路,如今全部修筑了水泥路,村民的日子就像甘蔗抹蜂蜜——甜得掉牙。

電力是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助推器”

進入新世紀,“鄉(xiāng)村振興”工程的實施讓越溪村村民謀發(fā)展的步子更快了。村里紛紛成立了養(yǎng)殖合作社、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合作社、水果蔬菜專業(yè)合作社。通過土地流轉后,村民坐在家里就有收入,人均收入從1978年前的一百來元增長到了3萬元。

越溪村富了,村民開始注重文化生活,村里建起了公園、文化廣場,昔日的露天茅坑都改造成干凈衛(wèi)生的公廁,各家各戶的墻面都粉飾成統(tǒng)一的色樣,大街小巷都有明亮的路燈,村民們仿佛生活在在風景畫中。

回憶越溪村致富的歷史,應四官說離不開供電企業(yè)的支持。他說,改革開放以來,為保證村里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電網(wǎng)企業(yè)多次投資改造升級供電線路、設備,村里的電線現(xiàn)在是120平方毫米的絕緣線,變壓器也從換上了3臺200千伏安的,村里的主街道實現(xiàn)了電線入地,街道整潔美觀。他聽桃源供電所的人說,寧海縣供電公司最近準備在村里的工業(yè)園區(qū)建一座1000千伏安的箱變。

談起越溪村40年來的變化,應四官說靠的是黨的好政策,靠鄉(xiāng)村振興的好路子,電力是越溪村發(fā)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
      關鍵詞:電力, 浙江電力


稿件媒體合作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!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!
  • 電話:010-63413737

廣告項目咨詢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!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!
  • 電話:010-63415404

投訴監(jiān)管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!
  • 電話:010-58689065